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,在各地寺院所举行的法会,简称为“盂兰盆法会”。
为什么称“盂兰盆法会”呢?
这“盂兰”翻译为“解倒悬”是极苦的意思。这是一种比喻,是人死后堕落于三恶道中,如饿鬼道的众生,腹大如鼓,喉细如针,饥饿难堪,如被倒悬着一样,极为痛苦。“盆”是盛载食物的容器,就是说:用这盆器盛着各种珍贵百味美食,恭敬奉献佛僧,承仗三宝不可思议福田之力以解救其“倒悬”之痛苦。所以称为“盂兰盆法会”,也就是为解救先亡倒悬之苦,而盛设种种供养,奉施三宝之法会。
佛告诸善男子善女人:是佛弟子修孝顺者,应念念中常忆父母,供养乃至七世父母。年年七月十五日,常以孝顺慈忆所生父母,乃至七世父母,为作盂兰盆,施佛及僧,以报父母长养、慈爱之恩。若一切佛弟子应当奉持是法。——《佛说盂兰盆经》
《佛说盂兰盆经》
■经文大意
盂兰盆又被称作“救倒悬盆”,其名称源自于佛陀弟子目犍连尊者救母的典故:
目犍连尊者以天眼通看到去世的母亲投生于饿鬼道中,百般受苦而不得出离,便即刻动身前往救济。
但任凭尊者种种施为,其母因为过去世的悭贪习气,使得食物未经入口便化作火炭,无奈之下只得向佛陀求助。
佛陀告诉他可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时,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在厄难中者,集百味饭食安“盂兰盆”中,供养十方自恣僧。
承仗三宝威德福力,拔济七世父母得离饿鬼之苦,生人、天中,享受福乐。
如经云:“是佛弟子修孝顺者,应念念中常忆父母,乃至七世父母,年年七月十五日,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,为作盂兰盆,施佛及僧,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