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苦恼众生,一心称名,菩萨即时观其音声,皆得解脱。” ——《法华经》
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精神的化现,无论是大乘佛教还是民间信仰,观音菩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。以观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,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。
《慈悲观音宝忏》是观音菩萨慈悲愿力的具象化体现。其中包含的观念、思想、祈请、拜忏的精华,更是以观音菩萨的慈悲与诸佛菩萨名号及忏法的结合加持下,化解违缘,善缘增上,从而让礼拜者,所求遂意,如意吉祥!
忏者,忏其前愆。从前所有造作、愚迷、骄诳、嫉妒等罪,悉皆尽忏,永不复起,是名为忏。悔者,悔其后过。从今以后,所有造作、愚迷、骄诳、嫉妒等罪,今已觉悟,悉皆永断,更不复作,是名为悔。
观音菩萨,初见如来发大誓愿:“普度众生离苦得乐速脱离火宅”,因而,以智慧圆通的自在,昼夜不停地度化顽愚刚强众生。
《慈悲观音宝忏》,仰仗观音菩萨的慈悲力量,因礼拜者对观音菩萨的信仰与护持,其所凝聚的力量,与观音菩萨同一频率,感应道交自然可期,使众生内在烦恼及外在环境的磨难,能够因为拜忏而消除。同时让自身的修持及所发的宏愿,都能圆满成就,对罪业的洗涤也有不可思议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