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恩寺飞檐上的铜铃与太湖的浪声共振时,檐角悬挂的露珠正倒映着1200年的光阴流转。今天有幸来到了这座始建于唐代的皇家寺院,以临济正宗的峻烈禅风为骨,以太湖烟波的温润水韵为肌,构筑起超越千年时空的修行能量场。
一、山水般若的具象化
当钟楼在蒙蒙细雨中显现,历代祖师的禅机如露如电,在青石板上的苔痕间次第显影。大雄宝殿前的千年晋柏,扎根太湖的能量,树冠承接的每一缕天光,都经过药师佛青瓦的过滤,化作金色细雨浸润着我们的顶轮。内坛抄经,笔尖摩挲宣纸,墨迹带着太湖水波的灵动气韵,涤荡我们的心灵,明心见性。
二、无所得的真自由
一起吟诵《心经》,当“揭谛揭谛”的梵音在菩萨像的注视下回响耳畔,清净与治愈在心中绽开莲花。尤念师父答疑环节,让我们感知禅修不是通往某个神圣境界的阶梯,而是不断拆除认知围栏的工程。当空不再是需要证悟的终点,而是呼吸般自然的生命状态,我们终将发现:觉醒不在深山古刹,而在打翻咖啡时观察液体飞溅轨迹的刹那,在堵车长龙里聆听引擎轰鸣的交响,在生命的每个缝隙里发现无人问津花朵的绽放。当我们真正安住当下,千年不过一念,太湖无非滴水。
临别时,留恋再忘一眼太湖,万顷碧波竟能完整收纳在方寸之间的水面。这或许是对“色空不二”最诗意的实证。禅修,我还会再来!
——修心居士感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