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盂兰”梵语,翻译为“解倒悬”,是极苦的意思。所谓“倒悬”是指三恶道中(地狱、饿鬼、畜生道)的痛苦,就像人被倒挂一样难受。
“盆”是盛食物的容器,就是说:用这盆器盛着各种珍贵百味美食,恭敬奉献佛僧,承仗三宝不可思议福田之力以解救其“倒悬”之痛苦。所以,“盂兰盆会”也就是为解救先亡倒悬之苦,而盛设种种供养,奉施三宝之法会。
《盂兰盆经》中讲,有一次,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打坐时,突然想起生身的母亲;因为母亲在世间时贪、嗔、痴具足,他非常担心,不知道母亲往生后到底会落在何处?于是尊者进入定中,看到饿鬼道中的众生都是:圆又大的肚子、细又长的脖子、干如柴枝般的手脚。每个都在哀嚎、饥饿难耐,令人惨不忍睹。当他看得十分不忍时,忽然看到日日夜夜思念的人——他的母亲。
母亲也正在饱受饥饿的煎熬,目犍连尊者看了内心非常痛苦。他在佛陀的弟子中号称神通第一,于是立刻运用神通,变出一钵饭、一壶水,恭恭敬敬地送到母亲面前。母亲十分欢喜,她忍着颤抖和痛楚,将食物拿到嘴边,可是饭与水才一到嘴边,她的口中就吐出一团大火,瞬息间水干了,饭也变成了焦炭。
目犍连尊者看到了这种情景,非常痛心,也觉得万分无奈,尽管他的神通广大,但是母亲的业障让他无能为力。因此带着万分的失望从定中醒来,立即去请求佛陀给他力量,教他如何救度自己的母亲。他的一番孝心令佛陀感动,佛陀说:“要救你的母亲,光凭你的神通是不够的,因为你的母亲业障太重,必须靠许多有修行且已证果的僧众,在七月十五日当天,将清净的福业累积在一起,用心力一起回向来帮助她,唯有这股力量才能转她的业。
于是目犍连尊者在七月十五日那天用最虔诚的心来供养僧宝,之后大家的心力凝聚在一起,同心为他母亲祝福,因为每个人平时勤于修行,福德具足,这股福慧、欢喜凝聚的加持力量确实非常大。就在当天晚上初夜时分,尊者于定中见到母亲脱离饿鬼得生天道。于出定后赶快去向佛陀礼谢,也向所有的比丘顶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