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龙寺坐落于兴城市红崖子镇团山子村,是我市历史悠久、保存完好的古刹。该寺始建于清雍正年间(1723-1735),于乾隆元年(1736)进行重修,1993年正式获批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。寺院所在山势虽不险峻,但风水极佳,形似卧龙——东为龙首,西为龙尾,寺庙恰建于龙腰之位。因建筑依山就势,远望如石龙盘踞,故得名石龙寺。历经岁月沧桑,寺院几度兴衰。2010年释圣量法师继任住持后,发愿重振古刹,经十五年苦心修缮,终使寺院重现庄严。 寺院将于农历八月初六(公历9月27日)举行全堂佛像开光盛典。应信众虔诚祈请,定于2025年9月19日至26日(农历七月廿八至八月初五)启建水陆大法会。此乃佛教最殊胜的大型法事,设内坛、大坛、华严坛、楞严坛、法华坛、诸经坛及净土坛七大坛场,由近百位僧众共同参与,历时七日。各坛场通过诵经、持咒、礼忏、供斋、超度、施放焰口、斋天等佛事,既济度六道众生饮食,更以佛法甘露普润群生,体现佛教普度一切有情众生的广大悲愿。七大坛场相辅相成,共同构成圆满法会。
开光法会是佛教中一项庄严殊胜的仪式,旨在通过诵经、持咒、祈请诸佛菩萨加持,赋予佛像、法器等神圣的灵性与功德力,使其成为众生礼拜、供养、修行的殊胜对境。其意义深远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开启智慧光明,破除无明 “开光”并非凡夫为佛像“开光”,而是借由佛法的力量,开启众生本具的智慧光明。通过法师的虔诚诵经、持咒及观想,祈请诸佛菩萨的慈悲愿力灌注于圣像之中,使佛像成为佛法住世的象征,令瞻礼者心生恭敬,破除烦恼无明,获得智慧与觉悟。
供奉三宝,广种福田 开光法会不仅是圣像的庄严仪式,更是信众积累福德的殊胜机缘。参与法会者通过虔诚礼拜、供养三宝,广植解脱善根,不仅能消除业障,更能增长福慧,为现世及来世积累成佛资粮。
道场清净,龙天护持 寺院佛像开光,标志着此处正式成为佛法弘化的道场。诸佛菩萨的愿力加持,护法龙天的卫护,使得寺院更具摄受力,成为众生修行、祈福、消灾的清净圣地。
普利众生,共沾法益 开光法会将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,祈愿世界和平、风调雨顺、众生离苦得乐。通过这一殊胜法会,十方善信皆可蒙受佛光注照,身心安乐,福慧增长。
水陆法会的起源与意义 水陆法会,全称“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”,是汉传佛教中规模最大、仪轨最隆重的佛事活动之一,其历史可追溯至南朝梁武帝时期。相传梁武帝夜梦高僧指点,为救度六道众生而首创水陆仪轨,后经唐代密教完善、宋代普及,成为佛教度亡济幽的重要法事。此法会以“广设斋供、普度群灵”为宗旨,融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与因果思想,既超荐亡灵离苦得乐,亦为生者祈福消灾。其名称中“水陆”二字,喻指法会涵盖三界六道一切众生,尤重水中、陆地受苦生灵,体现了佛教“冤亲平等、自他两利”的圆融境界。
坛场设置与仪轨内涵 水陆法会的核心在于七大坛场的协同运作,分为内坛与外坛两大部分。内坛为法会枢要,通过结界净域、发符悬幡、奉请上堂、供下堂等密教仪轨,恭请诸佛菩萨、六道众生共赴法会。外坛则分设六大坛口:大坛礼拜《梁皇宝忏》以忏悔业障;华严坛诵持《华严经》彰显佛境庄严;楞严坛持咒降魔;法华坛宣说成佛一乘;诸经坛广演大乘经典;净土坛专念弥陀圣号求生极乐。各坛口虽职能不同,却彼此呼应,形成“显密兼修、教观并重”的完整体系,象征佛法无边、普摄群机。
法会流程与修行功德 七日法会中,近百位僧众严格依古制行持,昼夜精进。首日以内坛结界为始,划定清净道场;次日发符悬幡,昭告法界;随后依次进行请圣、上供、告赦、诵经、授戒、施食等佛事。其中“焰口施食”尤为关键,通过密咒真言化现无量甘露,令饿鬼道众生饱足解脱。法会每日设斋供僧,信众可随缘参与诵经、拜忏、放生等,既积累福德资粮,亦通过共修净化身心。据《水陆仪轨》载,虔诚参与者可获“冥阳两利”之益,先亡超升净土,现世福慧增长。
石龙寺法会的殊胜之处 石龙寺此次水陆法会不仅严格承袭古制,更注重契应当代信众需求。寺内钟鼓齐鸣、幡幢庄严,七大坛场经声不断,梵呗响彻云霄。信众既可于外坛随喜功课,亦能观摩内坛密教仪轨,感受佛教文化的深邃。此盛会不仅是宗教仪式的展演,更是对佛教“上报四恩、下济三途”精神的实践,为浮躁现代社会提供一方心灵净土。
此次全堂佛像开光暨水陆法会,因缘殊胜,龙天欢喜。诚盼十方善信共赴法筵,同沾法喜,共沐佛光。愿以此殊胜功德,普皆回向:世界和平,风调雨顺;众生安乐,福慧增长;正法久住,佛光普照。祈愿一切有情皆能离苦得乐,共证菩提。欢迎广大信众随喜参与,广植福田,同结善缘。南无阿弥陀佛!
供斋、鲜花、水果、牌位等事宜 请到客堂咨询办理 住 持:13942909005 客堂:13634693522 任宝鼎:13043899079 张素娟:13390127333 地址:兴城市红崖子乡团山子村石龙寺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