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6日 七月十五
佛欢喜日将近
供斋于僧宝
能令出家众安心修行,去除骄慢
也使在家人有缘亲近三宝,修学正法
盂兰盆节是设斋供僧、孝亲报恩
■ 盂兰盆法会的来源
农历七月十五,佛教的“盂兰盆节”,又称佛欢喜日,僧自恣日、报父母恩日。
依据《佛说盂兰盆经》记载,“是佛弟子修孝顺者,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。年年七月十五日,常以孝慈,忆所生父母,乃至七世父母为作盂兰盆,施佛及僧,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。”
因此,盂兰盆法会结合了佛教布施功德与中国孝道精神,慈悲之心推及七世父母,乃至众生。供佛斋僧,超荐众生累世宗亲,以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一切有情,虔诚祈请诸佛菩萨加被,拯济群生,拔苦与乐。
盂兰盆法会,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,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、延年益寿,超度历代考妣宗亲能速超圣地、莲品增上的佛教仪式。中国举行盂兰盆斋,肇始于梁武帝大同四年,后渐盛行,一直流传至今。
■ 相传典故
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“慎终追远、民德归厚”的孝亲传统,而佛教的盂兰盆节,除了对亡故亲人的追思怀念之外,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。这要从盂兰盆节的来历——目犍连救母说起。
《佛说盂兰盆经》中说:目犍连以天眼通见其亡母生饿鬼道,受苦而不得救援,因而前往佛处,请佛超拔。佛为其感,即为其说救济之法,指示目犍连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时,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的父母在厄难中者,集百味饭食安于盂兰盆中,供养十方自恣僧。以这样的功德使自己的七世父母得离饿鬼之苦,生人世或天界之中,享受福乐。
译文:
一日,目犍连尊者入定观察,得见母亲堕于饿鬼道中,惨不忍睹。目犍连尊者不忍母于鬼道受苦而又无法救助。因此诚恳地哀求佛陀慈悲救拔。佛陀教导目犍连尊者:“你应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日时,虔诚广设种种供物饮食,恭敬佛僧,承仗三宝威德福力,拔济母亲脱离鬼道!”目犍连尊者依言奉行,终将母亲超拔出地狱。什么是佛教的孝亲?
目犍连尊者以正知正见依教奉行,堪为表率。佛陀再次慈悲叮咛嘱咐:“是佛弟子修孝顺者,应念念中常忆父母,乃至七世父母,年年七月十五日,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,为作盂兰盆,施佛及僧,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