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11|回复: 0

七日念佛 盂兰济亲 | 北京药师寺盂兰盆节佛七精进法会通启

[复制链接]

3859

主题

0

回帖

1万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12055
发表于 8-25 19:27:0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192700c02t5zkzo52bfdn2.jpeg

慈门广开,大施接引之功;苦海无涯,愿作津梁之济。
农历七月十五,秋风渐起时,我们迎来佛教重大节日——盂兰盆节。这是一个承载 “孝亲报恩” 核心精神的日子,源自《盂兰盆经》中目犍连尊者救母的殊胜典故,千百年间,始终指引着佛弟子以佛法之力,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,超拔累世宗亲之苦。
值此胜缘,北京药师寺举办盂兰盆节佛七精进法会,感念三宝加被、回馈善信护持:

  • “佛七精进共修”:8月30日至9月5日(农历七月初八至十四,为期七天),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,上供祈福,晚间跑西方,为往生极乐积攒资粮,承佛力加持,为现世父母植福。
  • 盂兰盆节正日:9月6日(农历七月十五)随课普佛,恭诵《盂兰盆经》,晚18:00大蒙山施食,依经践行孝亲之法,祈三宝力利益现世父母消灾延寿,超拔累世宗亲脱离苦趣。

诚邀十方善信共赴法筵,同沐佛恩。
192700saqjjmjpekrozakr.jpeg

「法会参与方式」

为满信众需求,特设以下参与形式:

1、拈香功德主:授吉祥香,列功德主位并宣读文疏。

2、消灾延寿牌位:为在世者祈福,解怨释结。

3、超荐先人牌位荐拔历代宗亲、冤亲债主。

同时,信众可参与每日念佛诵经共修、回向及大蒙山施食法会,随缘供斋、供僧、供灯、供花、供果及参与建寺安僧等。

「修学保障与体验」

寺院提供全方位修持支持:

①住宿安排:提供清净寮房(需提前报名登记)。

②文化体验:可于绿美寺院中感受清净庄严,参与寺院义工、爬山静修、禅茶交流、抄经静心等活动。

报名方式:

北京药师寺客堂登记。地址: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北京药师寺。

联系客堂电话010-81368677或道益法师17152158435(微信同)。

注意事项:

受持三皈五戒者请自备海青缦衣。

192700d4da99wg809ra39x.jpeg

「盂兰盆节缘起」

盂兰盆节的起源,藏着一段令人动容的佛法故事,载于《佛说盂兰盆经》:佛弟子目犍连尊者,在证得六种神通后,第一念便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。他以天眼观察世间,却见母亲因往昔造作恶业,堕入饿鬼道中——百千岁间不得一口饮食,口吐火焰,腹大如鼓,喉细如针,受尽饥渴煎熬。

尊者悲痛万分,即刻以神通持钵盛满白饭,送往饿鬼道予母亲充饥。可就在母亲伸手接饭、即将入口的瞬间,饭食竟被口中火焰烧成焦炭,终究无法下咽。即便尊者神通第一,面对母亲深重的业力,也束手无策。

走投无路之际,尊者赶赴佛陀座前,叩请救度之法。佛陀开示:“娑婆众生罪根深重,若无常住、无量、无等之大福德因缘依仗,难以脱离苦报。你当于七月十五日,以虔诚心广设饮食供物,恭敬奉献佛与僧众,借十方僧宝的威德福力,方能拔济母亲出饿鬼道之苦。”

目犍连尊者依教奉行,于七月十五备办种种饮食盛于盆中,奉佛献僧。凭借这 “盂兰盆供” 的殊胜功德,及十方大德僧的慈愿加持,他的母亲终得脱离饿鬼道,投生善趣。佛陀也因这一因缘,宣说《盂兰盆经》,自此,每年七月十五便成为佛弟子 “孝亲报恩” 的盂兰盆节。

192700m4ueumqll1u1u2yy.jpeg

「盂兰盆节千年传承」

盂兰盆节的传统,自佛陀时代便已开启,随佛法传入中国后,更与中华 “孝道” 文化深度融合,成为跨越阶层、全民参与的重要节日:

  • 佛陀时代(印度)。据《大盆净土经》记载,频婆娑罗王、须达长者、茉莉夫人等,为灭除七世父母罪业,皆依《盂兰盆经》造五百金盆,供养佛与僧众,这是最早的盂兰盆会记载。

  • 南北朝时期(中国)。梁武帝崇信佛法,有感于 “目连救母” 的孝亲精神,于大同四年(538年)在同泰寺设坛供僧,举办盂兰盆会——这是史料中首次由官方主导的盂兰盆会,标志着这一节日正式融入中国社会。

  • 隋唐时期。社会安定繁荣,盂兰盆会迎来鼎盛。每逢七月十五,皇室会敬献盂兰盆供,官府斥巨资操办盛会:皇家仪仗队穿城而过,帝王与平民共同献盆供僧,都城内张灯结彩、车水马龙,成为全民参与的 “佛欢喜日”。

  • 宋代以后。盂兰盆会的形式更趋丰富,除寺院供佛斋僧外,民间还会祭祀祖先、超度亡灵,并上演以“目连救母” 为核心的杂剧,让孝亲报恩的精神通过艺术形式广泛传播。

  • 当代汉传佛教。如今的盂兰盆节,寺院仍以香、花、灯、水果、素食供佛及僧,并通过水陆法会、普佛、焰口、诵经、礼忏、放生等方式,举办冥阳两利的法事,既延续传统,也顺应时代需求。

    192700joyppogzp7eaeet7.jpeg

「当代意义:究竟圆满之孝」

盂兰盆节之所以能流传千年,核心在于它承载的 “孝亲报恩” 思想,与佛教 “以孝为本” 的教义深度契合,且这份 “孝”,远超世间一般的孝道,是 “究竟圆满之孝”。

佛在《佛说父母恩难报经》中曾沉痛开示:“父母于子有大增益,乳哺长养,随时将育,四大得成。右肩负父、左肩负母,经历千年,正使便利背上,然无有怨心于父母,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。”

世间之孝,多侧重于 “养其身体、晨昏省定”,而佛门之孝,包含三个层次:

小孝:生养死葬,照料父母现世生活。

大孝:让父母生前欢喜安乐,死后美名流传。

大孝之大孝:生时引导父母树立正信,死后以佛法超荐其灵神,令其不堕三途、永出苦轮——正如莲池大师在《缁门崇行录》中所言:“目犍连以之”。

盂兰盆节的本质,便是这份 “大孝之大孝” 的实践:通过 “施佛及僧” 的盂兰盆供,借助三宝威德,不仅利益现世父母消灾延寿,更能超拔七世父母脱离苦趣,乃至引导累世宗亲同生西方。这便是佛教孝道的殊胜之处——以佛法为舟,渡父母出苦海,达究竟安乐之地。

192700unqagq1dw5ygaasn.jpeg

「佛七精进」

本次盂兰盆节法会,以 “佛七精进” 为核心环节。所谓 “佛七”,也称 “打佛七”,是净业同修 “克期取证、精进办道” 的重要修行方式,其深意与利益,值得每一位善信了解:

佛七,是指净业行人集中七天时间,在寺院结界范围内,排除世俗干扰,以 “称念阿弥陀佛圣号” 为核心,辅以经行、止语、上供等,相互激励、一心念佛的修行活动。这里的“打”,并非“击打”之意,而是方言中“践行、实行”的意思,也暗含 “对治”——以念佛之力,打掉自身的习气、毛病与业力,强制断除妄想执着,令心归向极乐。

佛七的修行方法,源自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中佛陀的明确开示:“舍利弗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闻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、若四日、若五日、若六日、若七日,一心不乱。其人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与诸圣众,现在其前。是人终时,心不颠倒,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。

佛陀以“亲眼所见”的利益,劝勉众生精进念佛——七日一心不乱,不仅能在现世灭罪消愆、增福延寿,更能为临终往生极乐积攒关键资粮。

192700y18rry6wyp5zyrtt.jpeg

「传印长老念佛开示」

2000 年,年过七旬的传印长老,以主七和尚的身份主持佛七法会。彼时长老虽已高龄,却仍以超乎常人的精进力全程参与——七日之中,佛号二十四小时不辍,大众轮班念佛,长老亦随众精进,每日仅轮流休息四小时,始终与大众同修共行,未曾有片刻懈怠。这份高龄不退的修行毅力,不仅让在场善信深受震撼,更彰显出他对念佛法门的绝对信心。

佛七圆满之日,长老以恳切之言开示大众:“不修念佛法门的话,想在这一世了生脱死,可以说百分之百,百分之二百是不可能的。” 这句话直白而深刻,既点出娑婆世界修行的艰难,更指明念佛法门 “仗佛慈力、带业往生” 的殊胜方便,为迷茫众生点亮了出离苦海的明灯。

自 2018 年起,传印长老常住东林大佛,彼时他虽年事已高,道心却愈发坚固。在东林常住的岁月里,长老矢志净土、心无旁骛,每日唯以信愿念佛为业,专持阿弥陀佛圣号,于念念中忆佛、念佛,不曾稍离。

长老的 “末后一着”,更现念佛人的自在与安详:他预知时至,临终之际心不散乱、意不颠倒,于念佛声中安详往生,以亲身示现印证了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中“一心不乱、即得往生” 的真实不虚,更诠释了“禅净一如” 的深邃境界——念佛至一心,便是禅心现前;禅心归一处,无非念佛求生。

192700wadoa63j6naodn6v.jpeg

农历七月,是 “报恩之月”,也是 “修行之月”。

北京药师寺盂兰盆节佛七精进法会,既是对 “目犍连救母” 典故的践行,也是对 “孝亲报恩” 教义的传承。愿我们以佛七之诚,报父母深恩;以盂兰之供,济苦海众生。

南无阿弥陀佛!

南无阿弥陀佛!

南无阿弥陀佛!

192701jsk880vk4zi4z8z8.jpeg

//


「北京药师寺」


|地址|

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


|交通|

自驾:直接导航「北京药师寺」

公交:到坡峰岭景区站,步行1.2公里即可到达



/ 联 / 系 / 方 / 式 /


道益法师:17152158435(微信同)


有需要信息发布或者信息有误需要修改的等
有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微信:qjfjz666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全国寺庙禅修佛七法会义工招募信息中心

GMT+8, 9-2 09:12 AM , Processed in 0.080720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