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十五佛欢喜日
——《盂兰盆经》
2025年9月6日(乙巳年农历七月十五)星期六,江陵法缘寺启建盂兰盆法会。芳筵百味,供佛及僧,虔诚诵经,回向现生父母尊长寿命百年,安康无病;过去父母历代宗亲,永脱轮回,速超圣地,莲品增上。 《佛说盂兰盆经》云:“是佛弟子修孝顺者,应念念中,常忆父母,乃至七世父母。年年七月十五日,常以孝慈,忆所生父母,为作盂兰盆,施佛及僧,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。”
印光大师对此有极明切的开示:“孝之为道,其大无外。经天纬地,范圣型贤。先王修之以成至德,如来乘之以证觉道……惟我释子,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。且不仅报答多生之父母,并当报答无量劫来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。不仅于父母生前而当孝敬,且当度脱父母之灵识,使其永出苦轮,常住正觉。” 盂兰盆的起源可追溯至《佛说盂兰盆经》的记载。佛陀弟子目犍连尊者,以神通见其母堕入饿鬼道,受饥渴之苦,不得救拔。尊者悲痛不已,向佛陀请教救度之法。
佛陀告知,需于七月十五日僧众结夏安居圆满之日,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大德僧众,仗此僧众的威神之力,可使亡母脱离恶道,得生善处。目犍连尊者依教奉行,其母果然得以超拔。
此后,这一法事逐渐流传,成为佛教中重要的孝亲报恩法会,“盂兰盆” 意为 “救倒悬”,象征着以供僧功德解救众生如倒悬般的苦难。
盂兰盆法会通过供养僧众、超度先祖,既彰显了佛教 “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” 的慈悲情怀,也强化了世人孝亲敬祖的伦理观念,成为传承善念、凝聚人心的重要文化载体。
是盼广大善信聚贤赴会, 聚大众悲智及善愿力共脩大乘经典,听闻善法,共成无上正等正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