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“佛七”? 打“佛七”是佛教一种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,目的是集中一定的时间,让修行者放下外缘,集中精力不受打扰地认真念佛,力争克期取证。 “佛七”即是设立道场以七天为一周期地做佛事。若念阿弥陀佛,则称念佛七;若念观世音菩萨,则称观音七;若禅坐,则称禅七。 “打”是对治的意思,打掉习气、业障,对治自己的妄想执著。 打七也就是把我们的妄念打掉,以一句“南无阿弥陀佛”的清净之念来代替千百万个妄念,以四大假合之身修证清净自在的法身。 佛七的缘起和殊胜利益 经载,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,广渡无边众生,成就无量庄严功德,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。 打“佛七”的经典依据在《佛说阿弥陀经》:“舍利弗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闻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、若四日、若五日、若六日、若七日,一心不乱,其人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,与诸圣众,现在其前。” 在这七天内发起殊胜、勇猛、精进的心来修行,能够消除业障、增长福慧,提升修行境界。同时,通过集体共修的形式,还能增进佛子之间的团结与互助,共同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。 打佛七的心态 1、要有菩提心 念佛法门是大乘佛法;不但要自己了生死,亦要使一切众生了生死!但是念佛能否和大乘佛法相应,还要看你发心如何?若发大乘心念佛,则念佛就是大乘法。若发小乘心念佛,则念佛就是小乘法。念佛法门是一,因为发心不同,其结果不但有大乘小乘之分,而且有世间出世间之别,真所谓“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”了! 2、要有生死心 有的居士念佛是为了消灾、祛病、除邪,这种心态,严格意义上说,是不究竟的,没有实现由善念向正念的转变。我们要懂得因果,如法修行,当下如果没有种下欣慕极乐的因,临命终时就不会获取往生极乐的果。以生死心念佛就是用真心,就是深信切愿真实修行。 3、要有感恩心 末法时期,正法道场成就一个佛七,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。这些都是因缘和合,四众弟子的福德感召,是我们自己生生世世种下的佛缘、法缘、僧缘。一定要珍惜机缘,勇猛精进。 4、要有平常心 无论在修行时出现什么境界,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,要做到不贪、不嗔、不痴、不惊、不怖,不为境界所转。老实念佛,不求境界,不找感应,不求病好,不求无念,不求断烦恼。念佛要自然、朴实、真切。不要做作,不要著相。 5、勿起疑念 念佛全凭信心,若起疑念,则念佛就念不成功了。我们是佛的弟子,一定要相信佛说的话。本师释迦牟尼佛,因为他自己已经成了佛,他是过来人,所以知道成佛的经过;哪一条路难走,哪一条路易行,都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们了。 6、要努力精进 若是上根利智的人,念佛一日,即能得到“一心不乱”。正因为我们的根机浅薄,才需要急起直追,努力精进!才需要时时反省,见贤思齐!若是悠悠泛泛,不肯真实用功,须知空过了七天光阴! 虔启精进弥陀佛七,旨在令大众放下万缘、收摄身心,务使二六时中,行住坐卧,洪名不断,心佛不离,达到真信、切愿、力行的高度统一。 值此殊胜,愿诸有情万缘放下,一心念佛,净化身心,消除业障,增长福慧。共同回向世界和平,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,一切吉祥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