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宗一脈達摩祖,正法眼藏禪宗祖。 迦葉微笑承初祖,一脈傳承到東土。
2025年2月19日,乍暖還寒。隨著主七和尚鎮江金山寺心蓮長老以香板點地三下,隨即低吟一聲:「起 ——!」 千百名參禪人「放下諸緣,勘破生死」,正式踏入「一心參究,克期求證」的七天閉關修行。
(禪七簡介會及告生死假)禪宗源於印度,卻獨具中國特色,體現了佛教的圓融與隨緣,變與不變。靈山會上,佛陀拈花微笑,傳付心印給大迦葉尊者。道:「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實相無相,離語言文字,教外別傳,付囑於汝。」這是禪宗的源頭。到二十八代達摩祖師,一葦渡江,佛陀心印從此傳入中原。又經五代,到六祖慧能,一花開五葉,由此誕生最具中國特色的佛法法脈——禪宗。
(起 七)此後千百年,禪宗不僅融入唐宋以降的中國傳統文化淵源,而且早在唐朝就傳入日本、朝鮮、越南等地,深刻影響了當地文化。上世紀,禪宗又從多個途徑傳入歐美地區,並在過去數十年蔚然成風;從中剝離出的「正念」療法,甚至重新塑造了現代臨床心理學的版圖。回溯兩千多年的禪宗傳承,遵循 「隨緣不變,不變隨緣」法則傳承至今,展示其生生不息的強大生命力。能變的是相(形式),不變的是無相的「正法眼藏」;正因無相,所以能隨緣,依託有相而靈活無窮,生生不息。而這恰好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相得益彰,由此可知,禪宗能夠誕生於中國,影響到全球,並非偶然。
(行 香)香港寶蓮禪寺律源鼎湖,脈承金山。它的百年歷史和同樣悠久的「禪七法會」傳統,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堅守與創新精髓。佛教講「隨緣度化,自利利他」。1924年,寶蓮禪寺初建時,正處風雲飄搖的年代。寶蓮禪寺的祖師們在大嶼山的山林間住茅棚而禪修,主要以自利的方式傳承佛的心印。百年後的今天,國泰民安,人們在物質豐富的同時,日益關注心靈的健康。寶蓮禪寺的禪七法會傳統以開放的心態肩負起利他的如來家業,在傳承當中不斷探索新的路徑,讓更多人體驗到佛教智慧的博大精深。現代神經科學研究發現,禪七參與者的前額葉皮層活躍度顯著提升,與專注力和情緒調節相關;而杏仁核活動降低,證實其緩解焦慮的生理機制。哈佛醫學院已將禪七納入慢性疼痛患者的輔助療法。更有趣的是,參話頭訓練激活大腦的默認模式網絡(DMN),可促進創造性聯想。麻省理工學院實驗顯示,參與禪七的工程師在七日後解決複雜問題的效率提高37%。在腦科學的加持下,越多的人士認同禪修的妙用,如今年的禪七法會就吸引了1700多人來本寺參禪悟道,開發心智。期待法會圓滿成功,我們亦將為大家陸續報導法會盛況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