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佛教重要节日——盂兰盆节,此日亦称僧自恣日、佛欢喜日,亦是诸佛弟子之感恩节,父母节。七月三十是地藏王菩萨圣诞,众生礼敬地藏王菩萨,以蒙地藏菩萨之安稳大力护佑,便能逢凶化吉,因此七月又被称为“地藏月”。
紫金云岩寺将于2025年8月23-9月21日(农历七月一日至三十日)为期一个月,如法启建“孝亲报恩”盂兰盆超拔法会。拔济大众累世父母师长、六亲眷属脱离三途八难,并祈愿现世父母无病无灾,福寿延年。祈愿国运昌隆,法运兴盛! (包含:祈福牌位、往生超度牌位、普佛、大蒙山施食) 盂兰盆法会是佛教信徒为超度历代先祖宗亲而举行的法会。“盂兰”是梵语,义是“倒悬”;“盆”是汉语,是盛供品的器皿:是用盂兰盆陈设种种供品来供养十方僧众 ,解救三恶趣倒悬痛苦的父母。
《盂兰盆经》是佛门的《孝经》,是“盂兰盆节”的真正起源,其中有“目连救母”的故事: 佛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,其母死后堕于饿鬼道中受苦,目连用神通之眼看到后十分伤心,以钵盛饭运用法力送给母亲吃,但是饭一到口边即化为火焰。 佛陀告诉目连,其母罪孽深重,需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珍肴果品置于盆中,供养十方众僧,这样的功德广大,才能使他的母亲济度。目连依佛祖之意行事,其母终得解脱,离饿鬼之苦,生人世或天界之中,享受福乐。
孝分世间的孝道和出世间的孝道。世间的孝道是小孝,是供养父母的身口。出世间的孝是真正的大孝,是引导父母对三宝升信心,皈依、行持五戒十善。盂兰盆节超拔累世父母是佛门的大孝。 农历七月十五,在佛教中,又称僧自恣日,佛喜欢日。在这一天供养僧众,具有大功德。这是因为佛教中有“结夏安居”之制,每年一夏九十日间,僧众聚集一处安居,坚持戒律、皎洁其行,于最后一日,僧行自恣法,即请僧众举出各自所犯之过失,于大众中发露忏悔而得清净,自生喜悦,称为自恣。又十方诸佛欢喜其安居圆满之精进修行,故亦称佛欢喜日。 佛门中佛、法、僧三宝。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、布施,修福的无上福田。 《赞僧功德经》佛陀曾云:诸法因缘生,安住希求意念中,为彼悉作何祈愿,即得如是之成果。经云:僧如大地,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。又云:殊胜妙宝大德僧,长养众生功德种,能与人天胜果者,无过佛法僧三宝”。 《增一阿含经》卷一云: 能施众僧者,获福不可预计。 供僧就是一种清净的供养,发心设斋供众成就道场,不仅能广结善缘、减轻业障,长养布施喜舍之心,更为当来深植出世的菩提善因。 盂兰盆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,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,二是发扬推已及人,乐善好施的义举,这些在法会仪式中就能充分体现。
如法会的普施仪式,在晚上举行,主要是施放焰口。焰口结束后,要放河灯、烧法船、烧灵房,在一片火光闪烁中,法会圆满结束,河灯照亮了水中鬼魂暗淡的心灵;法船将他们统统渡往了充满欢乐的彼岸世界;灵房则提供了亡灵世界所必须的广厦和别墅。盂兰盆会的所有目的,在这一刻得到了完整的体现。 《圣弥勒经》中说:“供一千盏灯的人,将于未来世值遇弥勒佛,成为弥勒佛的首批弟子,并闻佛初转法轮”。佛陀在《布施经》里面也说:“以燃灯施,得天眼清净。” 经常供灯的人,生生世世不会愚笨,也不会堕入三恶趣,转生为人时,智慧、性格等各方面让人欢喜。 《佛说盂兰盆经》讲:“是佛弟子修孝顺者,应念念中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。年年七月十五日,常以孝慈,忆所生父母,为作盂兰盆,施佛及僧,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”,于盂兰盆节施灯聚福,超脱亡魂,解救众生倒悬之苦难,实乃发慈悲心、发大心之举。
孝亲报恩、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,农历七月即是“孝道月”,我们举行“盂兰盆法会”、“三时系念”等法会仪式,最主要目的是期望通过供养十方自恣僧,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,乃至度脱七世父母;以盂兰盆法会的功德,回施一切有情众生,能超荐历代先远考妣宗亲,乃至十方一切法界众生,能蒙受法益,功德回向十方。
愿以此功德,普及于一切, 我等与众生,皆共成佛道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