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佛教中,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,七月三十是地藏王菩萨圣诞,佛弟子在七月孝亲报恩、祈善积德,因此七月也被称为“报恩月”“地藏月”。
为感念三宝,报恩父母,祈愿地藏菩萨加被,令业障消除、福慧增长,愿生者吉祥、逝者解脱,东坑白莲寺谨定于农历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启建报恩孝亲法会,届时将恭诵《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》欢迎十方善信随缘参加。
七月初一~七月十五日 恭诵《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》
七月十五日上午9:00盂兰盆供 七月十六日下午4:00瑜伽焰口
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是佛教中著名的“孝经”。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的故事,亦介绍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事迹。
地藏菩萨以“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”的宏大誓愿,始终以慈悲与坚韧行持救度众生,是佛教中“大愿菩萨”的代表,其“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”的精神也深刻体现了孝道与慈悲的终极联结。 活动期间,僧俗大众将如法如仪,虔敬讽诵《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》,依地藏菩萨本誓愿力,速满众生一切所求,灭除众生一切重罪,离诸障碍,现得安稳。 盂兰盆节,也称盂兰盆会、盂兰盆斋、盂兰盆供,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,来源于《佛说盂兰盆经》中目连救母的故事。
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以神通看到自己的母亲堕落地狱,受极大苦,他以神通之力送食物给母亲,但食物一到母亲嘴边即化为火炭,无法解救母亲,于是去请教佛陀。
佛陀让尊者于七月十五日,即僧众结夏安居圆满之日,以清净诚意备办百味饭食置于盂兰盆中,供奉十方自恣众僧,借由僧众修行积累的福德力量,为七世父母及现世身处厄难的父母祈愿,使他们脱离饿鬼之苦,投生人天善道受享福乐。
目犍连依教奉行,在七月十五日以最虔诚的心供养僧众,借由众僧同心祝福的力量,成功救度母亲脱离恶道。这一因缘使七月成为超度祖先、报父母恩德的殊胜时期。
瑜伽焰口是佛教的一种施食仪式,主要用于超度亡灵和救济饿鬼道众生。其缘起可追溯至《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轨仪经》。
据经典记载,佛陀弟子阿难尊者在禅定中遇到一位面燃饿鬼,身形焦枯、口吐火焰。饿鬼告诉阿难,他因业力所感堕入饿鬼道,饱受饥渴之苦,并预言阿难三日后也将命终堕入此道。阿难惊恐,向佛陀求助。佛陀于是传授了瑜伽焰口法门,通过诵咒、观想和施食,将食物化为无量甘露,供养饿鬼道众生,助其解脱苦难。
面燃大士,又称面燃鬼王或焦面大士,形象为面容焦枯、口吐火焰。在佛教中,面燃大士被认为是观音菩萨的化身,以饿鬼形象示现,警示众生因果不虚,同时以慈悲心接受施食供养,帮助饿鬼道众生脱离苦难。
这一形象体现了菩萨“应以何身得度,即现何身”的广大愿力。瑜伽焰口仪式自唐代传入中国后,逐渐发展成为汉传佛教中一项重要法事,承载并诠释着佛教慈悲救度众生的精神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