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《编年通论》记载:过去劫中有庄严王,王后宝应夫人生有妙严、妙音、妙善三位公主。待公主们到适婚年龄,唯有三公主妙善坚决不愿出嫁,一心要出家修行。怒不可遏的庄严王将其赶出王宫,妙善便前往深山潜心修行。后来庄严王身患重病,生命垂危,需亲人的手和眼作为药引才能救治,而大公主和二公主都不愿牺牲自己。此时已出家修行的妙善得知后,主动献出自己的手和眼救回父王。佛祖被她的孝心深深打动,赏赐她千手千眼,使其成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。
提及 “出家”,世人多有误解,或以为是逃离世俗的消极选择。然佛法中的出家,从来是主动的修行抉择。正如《过去现在因果经》所昭示:“一切造善恶,皆从心想生,是故真出家,皆以心为本。” 观音菩萨示现出家,正是对 “心出家” 的完美诠释 —— 传说中,她身为王室公主,却对荣华富贵、婚嫁之约毫无眷恋,于九月十九之日剃度落发,绝非厌世避俗,而是洞见 “三界生死,无不是苦”,愿以清净身行成就度世之业。
或许有居士问:“我等居家之人,未能如菩萨般舍俗出家,如何亲近观音法门?” 对此,《普门品》早已给出答案:菩萨 “应以居士身得度者,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”,可见修行的关键不在形相,而在初心。对在家众而言,可效法菩萨 “多行善法,广纳善缘”,将护持三宝、行善止恶作为日常修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