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启告十方善信:
时维乙巳年元月十五,上元佳节,佛光普照。 本寺谨定于公元2025年2月12日(星期三),启建“上元节消灾祈福吉祥法会”,伏愿十方檀越共赴法筵,燃灯礼忏,同祈岁稔时和、民康物阜。
大雄宝殿 10:00-洒净结界,启建坛场 10:30-恭诵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》 澄怀堂 18:30-供灯仪轨,万盏圣灯朝应天 20:00-圆满回向,普皆吉祥
佛前供灯之仪,善信可于客堂登疏芳名。琉璃盏内注般若光,杨枝水畔结菩提缘。 法会期间,请诸善信整肃衣冠,摄心止语,以清净身语意三业,共襄胜会。
一者法筵庄严,勿携荤腥
二者步履轻缓,勿扰禅寂 三者手机静默,勿生杂音
“万盏圣灯朝应天”之说,与成都应天寺的悠久历史文化密切相关。其渊源可追溯至唐代,是融合了佛教信仰、皇家敕封与地方民俗,逐渐形成的独特文化意象。 民间传说 相传唐僖宗驻跸应天寺时,蜀地干旱。僖宗命僧众设坛祈雨,并亲自点燃佛前明灯。当夜,寺中灯火骤然升空,化作万点星光飞向天际。之后得甘霖普降,百姓感念此景,遂将应天寺灯火视为“圣灯”,并衍生出“万盏圣灯朝应天,天子祈雨济苍生”的民谚。 诗文流传 明清时期,应天寺屡见于文人诗赋。清代双流诗人刘沅曾作《应天寺观灯》: “梵刹灯辉接紫宸,万星飞落应天门。 佛光岂独照天子,更化甘霖润野村。” 诗中“万星飞落”即指“万盏圣灯”之景,“朝应天”的诗化传播,彼时已经形成涵盖文化和美好祈愿的化身。 县志记载 清代光绪版《双流县志·双流县志图》中收录《山寺圣灯》图一副(左图)。 民国版《双流县志》中收录“应天古刹”照片一张,图片标题为“山寺圣灯”(右图)。 历代《双流县志》中记载了诸多关于“圣灯”的史料,皆言应天禅寺供奉佛灯的盛况。
供灯仪轨 佛教传统中,“燃灯供佛”是重要的修行法门,象征以光明破除无明、以智慧照见真如。 应天寺自古有点灯祈福的习俗,尤以正月十五上元节为盛。信众在寺内外点燃千盏油灯、悬挂灯笼,灯火绵延如星河,与夜空相映,形成“万盏圣灯”的壮观景象。
应天寺因历史机缘为皇家寺院,其元宵灯会以庄严佛教仪式与历史文化、民间传说等融合,逐渐演化为佛教中国化的文化盛事。
“山寺圣灯”不仅承载着民众对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的祈愿,更折射出古代巴蜀文化中“天人相应”的哲学观念。今日,应天寺虽历经兴衰,然每逢元宵,仍延续燃灯传统,使这一文化记忆得以赓续。
伏冀 四众弟子,辗转相告 同赴法筵,共沐佛恩 愿此 殊胜功德,遍泽群生 灯灯相续,明明无尽
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 川(2023)0000146
|
|